淮南市國土資源局

發布時間:   瀏覽: 2939

淮南市國土資源局

法人代表:張建華

通訊地址: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朝陽東路

聯系電話:0551-2685611

聯系傳真:0551-2685611
行業類別:政府機構

職能范圍:國土資源規劃

單位網址:www.hngt.gov.cn

       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“擴內需、保增長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促改革”,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形勢下,國土資源部確定了“保障科學發展、保護耕地紅線”這樣的主題,目的在于讓全社會進一步了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壓力。隨著中央和地方保增長、擴內需政策的推出,用地需求不斷上升,各地政府分別制定相應措施,全力服務擴大內需的重點項目建設,對新增擴大內需建設項目用地給予支持。如此一來,這些“保增長”措施的實施與維護土地管理秩序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“保紅線”之間的關系,非常值得關注。目前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的“雙保”行動,非常重要、非常及時,是國土資源管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,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保增長、擴內需的同時,一定要履行好保護耕地的職責,只有做到兩者的共贏,才是有效的實踐科學發展觀。

       中央提出的保增長并非簡單的保經濟增速,而是一個以經濟增速為核心指標,集保持增速、擴大內需、調整結構、深化改革、改善民生等為一體的綜合概念,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。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,能否保持經濟穩定增長,既是對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駕馭復雜局面能力的重大考驗,也是對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。越是在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的時候,越是要堅定不移地貫徹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,越是要堅持又好又快地發展,越是要堅持以人為本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。在國土資源部作出“雙保”行動部署和省國土資源廳《關于印發安徽省“保增長保紅線”行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》(皖國土資[2009]108號)下發后,淮南市國土資源局及時向市政府作了匯報。市局黨組在學習領會的基礎上,迅速組織相關科室和縣區局傳達學習,充分吃透《通知》精神,統一思想認識,并就淮南市“保增長保紅線”行動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。并將開展好雙保行動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,取得了保增長、保紅線雙贏的效果。
      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發展用地。近兩年,國家宏觀調控進一步深化,土地審批和執法管理更加嚴格,保增長擴內需項目用地供求矛盾進一步凸顯。為此,2008年以來,全市上下共同努力,共報批各類建設用地33684畝,其中:單獨選址項目57個、面積19736畝;城鎮批次用地報批13948畝。較好地保證了全市擴內需新增項目、重點項目和工業園區、山南新區用地需要。
       二是工作重心前移,積極主動服務。2008年在省政府尚未下達用地計劃指標的情況下,市國土資源局采取按上一年度計劃數為基數預下達計劃的方式,對用地需求較大的山南新區、開發區分別預準備了2000畝和500畝用地報批資料,提前啟動了用地報批工作。并由局領導帶隊,組織相關科室多次深入山南新區、開發區和淮南礦業集團等重點用地單位,與項目單位對接,專題研究用地報批問題,協調指導報批工作,縮短了報批時間、提高項目用地報批效率。
       三是強化報批調度,積極籌集征地費用。市政府分管領導先后召開11次土地報批專題調度會,對每個項目、各個環節進度進行跟蹤問效,并要求責任單位千方百計籌措資金,確保報批稅費按時繳納、征地補償及時到位。僅2008年,我市報批稅費和征地補償費用總量達11個億。報批費用及時籌措到位,為建設項目的及時報批打下了基礎。
       四是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步伐。為適應我市經濟快速發展,市國土資源局加快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步伐,目前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已經省國土資源廳核準。新大綱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,待修改完善后,將盡快對全市土地利用作出新的布局。
       五是加大耕地保護和土地開發整理力度。為了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,全市各級政府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637份,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地塊27771塊,設置標志和標牌2311個,耕地保護目標的落實,使得淮南市連續10年實現了耕地先補后占、占補平衡,全市耕地總面積和基本農田面積連續4年保持在14.18萬公頃和12.09萬公頃。與此同時,我們進一步加大土地整理開墾力度,2008年組織實施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共62個,項目總規模31670畝,新增耕地11175.75畝,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新增耕地9500畝的工作目標。僅去年一年就使用補充耕地指標23690畝,確保了全市建設項目補充耕地指標的落實。
       六是進一步加大建設用地置換力度。2008年,省政府下達我市置換計劃1315畝,我市共上報15個批次,擬置換土地3376畝,被置換土地3134畝,超過計劃任務的138%。有效解決了我市新農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用地指標不足的問題。
       七是清理處置閑置土地,盤活存量土地。2008年以來,全市共清理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、空閑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90宗、5000余畝,已收回土地3宗、193.38畝,其他土地多數已動工建設,有效地促進了閑置土地的開發利用。
       2008年在各級黨委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,在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,我市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,在全省17個市的年度工作目標綜合考核中名列第二,在市政府年度目標管理工作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單位,市政府為淮南市國土資源局記了集體二等功。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,首先對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題。加強和改進土地管理,探索節約集約用地的新途徑,已經成為關系我市國計民生和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問題。深入推進節約集約用地,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,也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。通過政策引導、技術創新等多管齊下,我市探索節約集約用地已取得顯著成效。當前我市從改進保障科學發展的用地、管地機制入手,堅持宏觀調控與市場配置有機結合,堅持激勵與約束雙管齊下,堅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,落實共同責任,轉變用地方式,促進多方合作,不斷提高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,已逐步形成保增長保紅線兩者共贏的良好局面。